系统综述:锂盐治疗儿童青少年急性躁狂的疗效及耐受性 | 研究速递
医脉通导读
至少对于一部分儿童躁狂患者,尤其是未共病ADHD者,锂盐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疗效与丙戊酸盐相当。
然而,针对迁延性躁狂/混合发作共病ADHD的患儿,锂盐的疗效显著不及利培酮。针对此类患儿,联用抗精神病药或有助于加快治疗进度,提高治疗有效率。
锂盐被广泛视为急性躁狂的金标准治疗,但大部分相关研究并未纳入儿童青少年患者。事实上,进一步探讨锂盐针对儿童青少年患者急性躁狂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原因包括:
▲ 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大脑仍处于快速发育阶段,且儿童躁狂的临床表现相比于成年躁狂并不典型,针对成人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推荐或许并不能简单地推广至儿童青少年患者。
▲ 相比于起病相对较晚的双相障碍,儿童躁狂可能是双相障碍的一种更严重的形式,常共病其他外化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需要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 很多证据显示,锂盐可能为患者带来包括神经保护效应在内的若干获益,而及早治疗或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总体转归,甚至是一生的轨迹。
研究简介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双相障碍学会(ISBD)锂盐治疗工作组与国际锂盐治疗研究组(IGSLi)开展合作,对目前有关锂盐治疗儿童急性躁狂疗效及耐受性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研究于9月16日在线发表于Bipolar Disord.。
研究者检索了EMBASE、MEDLINE、PsycINFO、CINAHL等主流数据库2017年8月20日前收录的、比较锂盐相比于安慰剂或活性对照药物治疗儿童躁狂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受试者均为18岁以下(含18岁)主要诊断为双相障碍的男性及女性患者,当前处于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躁狂经由面对面访谈确诊,共病严重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智力残疾及脑外伤者被排除在外。
研究主要转归包括治疗有效 ,即躁狂评定量表自基线减分≥50%;耐受性,即严重不良事件(如死亡、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具有临床意义的心电图改变、中毒性皮疹);可接受度,即全因停药率。
研究结果
共有4项独立研究被纳入回顾,全部于美国开展,176名患者接受了锂盐单药治疗,或锂盐+利培酮联合治疗。疗效方面,研究者得到了三个主要发现:
图1 森林图:锂盐相比于安慰剂、双丙戊酸钠及利培酮的疗效(Duffy A, et al. 2018)
1. 锂盐的疗效似乎优于安慰剂(标准化均数差[SMD] −0.42, 95% CI −0.88 ~ 0.04,P=0.07)。虽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但显示出较强的趋势。
2. 来自三项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锂盐的疗效与双丙戊酸钠相当(SMD −0.07, 95% CI: −0.31 ~ 0.18)。
3. 然而,在治疗迁延性(protracted)躁狂/混合发作共病ADHD的青春期前儿童患者时,锂盐的疗效明确显著不及利培酮(SMD 0.85, 95% CI: 0.54 ~ 1.15)。
锂盐治疗似乎不升高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总体耐受性良好;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尿频、口渴,与成年患者类似。
结论
基于现有结果,至少对于一部分儿童躁狂患者,尤其是未共病ADHD者,锂盐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本次分析仅纳入不到180名患者,且大部分儿童躁狂患者的临床相与经典双相障碍不同,具有诸多锂盐治疗反应不佳的预测因素。对于严重躁狂患儿而言,锂盐短期联用抗精神病药或有助于加快治疗进度,提高治疗有效率。
然而总体来看,针对儿童躁狂发作的治疗,目前证据仍相当有限,包括维持治疗的时长、预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具体心境稳定剂有效的预测因素等;持续暴露于心境稳定剂对脑发育有何影响,目前也不得而知。在更多系统性的研究开展之前,临床用药仍需谨慎。
文献索引:Duffy A, Heffer N, Goodday SM, et 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lithium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ania in children with bipolar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 report from the ISBD-IGSLi joint task force on lithium treatment. Bipolar Disord. 2018 Sep 16. doi: 10.1111/bdi.12690. [Epub ahead of print]